English

爱国教育何必如此体验

1998-08-10 来源:生活时报 刘勇 我有话说

笔者爱国,也希望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爱国,但对模拟沦陷区生活这种教育形式实在不敢苟同。读7月30日生活时报的“后续报道”,得知主办者仍在坚持“沦陷区生活应该体验”的观点,笔者一己之感,不得不发。

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,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,这是有铁证的历史,不容抵赖。中国军民奋起抗日,8年浴血战斗,这也是血写的史实,不容诋毁。舍弃或看轻真实的正面的教育,坚持通过“反面的教育”去追求“进入角色”的效果,为何?

形式与内容的统一,动机与效果的统一,说易行难。是的,利用文学、文艺作品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,但那是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和表演功力的。率意而为,只能事与愿违,某些影视片、小品中的日本兵不就被演绎成闹剧人物了吗?夏令营中的“敌我”双方又怎能真正进入角色呢?装扮鬼子汉奸的,不动真格的;装扮良民的,也不可能真的“起义”造反。狼狗再凶,机枪声再响,都是样子货。原来异常严肃的事情,经过避重就轻的戏说,反倒成了难以理解的事儿。难道我们对过去的灾难,都须这样体验一番才能受到教育吗?比如鸦片战争、割让领土、军阀内战,又比如三十年前的“文革”……

强调素质教育是对的,也应允许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,但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,不要在歧路上越走越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